大会简介
- 中国西部国际采购商大会是集中展示西部优势产业发展的最大窗口,是促进采供有效对接、实现务实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08年创立以来,与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德国工商总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香港贸易发展局等一批专业及行业协会保持着密切联系。经五年发展,...
- 更多>
组织机构
会员登录
走向世界的电子信息产业
入选理由:陕西电子工业基础雄厚,现有电子信息企业1200多家,行业资产规模达534亿元,拥有国家(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西安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园区,陕西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科研、教学和生产基地。
作为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园区之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走过了19年的历程后,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国家确定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
西安高新区把电子信息产业设为第一要发展的产业,2009年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02.32亿元,占高新区全部营业收入的51.13%。
这是陕西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模板,也是陕西寻求电子信息产业突破发展的一个缩影。电子器件、电子元件、雷达行业对整个陕西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支柱作用明显,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和相对优势。
然而,对于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以西安高新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启动“二次创业”,重新确定发展方向,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为主导,以通讯、光伏与LED、电子元器件、电力设备、汽车、生物医药、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为突破,形成具有引领产业发展趋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据预测,到2015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占高新区总体营业收入的30%以上。成为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生物医药、光伏、新一代通讯等产业的重要基地。
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又一次蝶变,能否依托陕西省电子集团、中兴通信、华为、西安炬光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软件产业,率先做大物联网产业,加快做强半导体照明产业,加快培育激光产业,全面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陕西电子信息产业能否提前化茧成蝶的关键。
保障人类健康的生物医药产业
入选理由:陕西现有医药企业253家,陕药集团、杨森等企业正成为全省医药产业的“领头羊”,步长等3家企业进入中国制药工业 (销售)百强榜。同时,陕西是生物资源大省之一,蕴藏6000余种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在动、植物育种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累计审定品种超过260个。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新技术、新药品不断问世,推动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以每五年翻两番的速度增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生物检测工程、创新药物工程和现代中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程等方面的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的形成,将会使陕西在未来生物医药产业领域获得长足的进展。
陕西是生物资源大省之一,不仅被誉为“生物基因库”,而且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在生物育种领域,拥有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杨凌经过多年发展,更是具备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良好基础。
据最新消息,杨凌将建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杨凌建设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到2020年,达到年科技示范带动效益突破200亿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率70%以上,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创新新城。
在未来5年内,杨凌将聚集国内外涉农科研机构20个,建设企业研发平台10个,年专利申报量达到600件,利用省部共建渠道展开科技攻关,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旱区农业逆境生物学、现代农业节水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生物生境模拟系统平台,国家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这些都将为陕西生物医药、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
一飞冲天的航空航天产业
入选理由:陕西省航空资产规模、生产总值、人才总量和科技成果数量均占全行业20%—30%,国家级的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飞机研制水平、航空配套能力和综合实力均居全国首位。2009年,陕西国有航空资产总额约为6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90亿元,已成为我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如果说新兴产业中,陕西比较有优势的是哪一个产业,航空航天无疑会浮现在很多人的脑海里。陕西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工业基地,具有雄厚的航天军工产业基础,先后参与我国各种卫星和神舟飞船在内的100多颗航天器的研制、生产、发射任务。作为我国“航天动力之乡”,陕西在民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一般来说,新兴产业一般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期,市场上存在许多相互竞争的技术,产品创新速度快,技术风险高,如何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建设完善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是战略新兴产业最终能否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7年,国家大型飞机项目立项,给陕西航空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据预测,到2025年,世界航运市场大约需新增民用飞机 (客机和货机)27200架,其中我国在2026年前将购置大型客机约2953架,总值1000亿美元以上。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为陕西航空产业创造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而国家把大型运输机项目定点陕西,给陕西航空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借助大型运输机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带动航空制造、航空动力、机载设备、航空新材料等航空相关技术的突破和飞跃,带动与航空配套的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对于陕西来说,既古老又年轻,通过提高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能力和规模生产能力,扩大产业经济规模,促进军民技术融合,陕西的航空航天产业蛋糕将越做越大,为陕西的经济发展持久助推。
抢占高点的新材料产业
入选理由:陕西是国内钛材加工、研发和生产的第一大省,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基地。2009年,陕西钛产业年销售收入已达160亿元,钛材产量约占世界产量20%,国内产量80%,占我国国防军工市场95%,能够生产世界钛材75%的牌号产品。
说到钛、钛合金,人们常能想到的是钛合金的眼镜架、应用于汽车的连杆、进排气阀、阀弹簧及避震弹簧等,但作为一种高科技新材料,钛及钛合金对大众来说仍然很陌生。
钛作为高科技新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超导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同时也由于制取工艺复杂,生产技术难度大,生产设备科技含量高,被认为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事实上,钛及钛合金只是陕西发展新材料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材料的生产水平和消耗量是体现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都把新材料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高技术产业。
在新材料产业上,陕西省充分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等五大新材料。抓住国家实施大型飞机、载人航天、新型船舶和发展新能源等重大机遇,在五大新材料产业领域,着力构建钛及钛合金、碳纤维、钼及钼合金以及硅材料等四大核心产业链。
按照 《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到201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其中钛产业达到600亿元。钛材及钛合金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碳纤维及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钼及钼制品占国内总产量达到30%;多晶硅与单晶硅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30%以上。到2020年,建成世界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以宝鸡、西安为核心“一轴七园”的产业布局。
正在崛起的新能源产业
入选理由:陕西省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截止到2009年底,省内形成多晶硅2000吨、硅材料加工3000吨、太阳能电池片150MW、组件455MW的产能规模,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在我省迅速崛起。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等能源人们听起来并不陌生,可是作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些相对于煤、油等传统能源来说,环境污染小、可永续利用的能源正在成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
当然,发展新能源不是一哄而上,都去发展太阳能、风能。陕西省为此专门制定了 《陕西省新能源发展规划》,明确陕西将着力培育太阳能光伏、风电两大产业链,在陕北开发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在关中发展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装备制造;而在陕南,则利用汉江发展水电,建成陕北、关中、陕南三个不同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将新能源打造成陕西的战略产业,努力建成国家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上,将以国家实施金太阳工程为契机,实施100兆瓦太阳能并网光伏电站示范项目;风电将抓住国家建设“陆上风电三峡”的机遇,以陕北为重点,启动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水电将依据大中小并举的原则,以汉江梯级流域和黄河北干流开发为重点,在解决好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
同时,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领域,太阳能光伏产业将推动光伏发电与产业链互动发展,推动多晶硅、电池片、电池组件等规模化发展、风电装备制造则可以通过技术引进、联合设计、自主创新等方式,提高风电整机装备国产化制造水平,带动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
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生机无限。布局已经展开,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产业能成为陕西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同时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起到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来源:陕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