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简介
- 中国西部国际采购商大会是集中展示西部优势产业发展的最大窗口,是促进采供有效对接、实现务实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08年创立以来,与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德国工商总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香港贸易发展局等一批专业及行业协会保持着密切联系。经五年发展,...
- 更多>
组织机构
会员登录
成都和重庆这对“欢喜冤家”,近年来都注重大力发展IT产业,特别是在笔记本电脑产业上的对碰,更是凸显了双方的“暗战”程度。据记者了解,目前笔记本电脑产业在重庆已经实现了从组装到制造的跨越,而四川成都布局IT“第四极”初具规模。
过去,成都在中西部地区处于电子信息产业格局中的龙头地位。但自从重庆宣布“打造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计划后,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就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成都IT产业链条上,不缺少软件开发、芯片制造等链环,但缺终端产品制造。因此,争取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制造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四川经济学者林凌教授曾致信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建议强化“一号工程”的发展。
2011年12月19日,第一台“成都造”联想台式电脑和第一台“成都造”联想笔记本电脑分别在联想、仁宝成都项目基地成功下线,此时,距离联想、仁宝成都项目开工,仅仅过了11个月左右时间,这也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史上又一重要时刻,成都打造全球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路再行坚实脚步。
据悉,除仁宝、联想两大IT巨头的成都基地投入生产外,戴尔成都基地也将于今年大规模投产。随着众多IT巨头在蓉项目的投产,成都将形成1亿台电脑的生产能力,也就意味着全球20%的电脑将是“成都造”,成都布局IT“第四极”初具规模。
记者从《重庆市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布局指南》上看到,重庆将形成“一区十园七基地”的笔记本电脑“垂直整合”配套体系及产业集群。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同类产品在同一园区相对集中布局,同一产品由2至3个企业重点提供,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合理竞争。同时,在有效的物流半径内,园区具备基本的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条件,有现实或潜在的配套企业。2012年,IT产业将成为重庆市第一支柱产业,到2015年,“一区十园七基地”的配套产业体系将初步形成。届时,将完成总投资1000亿元,实现销售产值2000亿元以上,笔记本电脑本地配套化率达到70%以上。
事实上,无论惠普还是富士康,都曾不止一次考察过成都的投资环境。“成都一直想大力发展IT行业,引入英特尔的投资就是一个布局,而惠普这样的大项目被重庆拿走,这几乎成为成都招商引资部门心中不愿提及的伤痛。”一位成都市政府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示。
2008年12月,重庆吸引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厂商美国惠普到当地落户。惠普在产业链上的带动效应顿时显现,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三大国际IT代工巨头接踵而至,在渝建厂,还将研发、结算业务一同搬去。此后,重庆先后吸引了年产8000万台到1亿台笔记本电脑总产能的整机厂落户。
紧接着,作为全球顶尖IT企业,联想集团在成都建立面向中国乃至全球的西部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电脑代工企业,仁宝集团也将成都制造基地作为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双方在笔记本电脑上的恶仗也一直继续。
据记者了解,按规划,到2012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并将带动航空、货运、贸易等产业同步发展。今后4年,重庆将投入1万亿元,用于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装备制造和重化工行业,未来几年,重庆笔记本电脑将形成 6000亿元的年销售值。仿效笔记本电脑模式,服务器、路由器、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也在迅速跟进,助推重庆成为万亿级IT产业大城。
而成都也希望与联想、仁宝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加强合作,尽早把联想成都基地打造成为联想最重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尽早把仁宝成都基地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完善产业链的光电显示制造基地,2013年笔记本电脑产能达到2000万台以上。随着成都与富士康签订协议,将投建LED-TV、LCD模组、LED背光模组及LED封装和照明光源生产线。至此,成都终于在终端产品制造环节迈出重要一步。全面开花,相对重庆来说,成都在IT产业形态上更为丰富。 (来源:西部经济网)
|